官方微信号
图图微信号
2019-08-07 14:35:02 公务员考试网 //yuncheng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互联网
【导读】华图运城人事考试网同步互联网发布:2020年公安招警考试时政热点:杜绝“熊孩子”从家长抓起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华图微信公众号(shanxiht),运城培训咨询电话:0359-6361781 2625261
2020年公安招警考试时政热点:杜绝“熊孩子”从家长抓起
“工作人员管得多啊,不给吃东西,又不给孩子跑啊。”“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,碰恐龙又怎么了,观众不是上帝么?”广东省博物馆在其官微上公开的如此一段参观留言,日前在网络上掀起热议。不出意外,众多跟帖评论网友不但一边倒地支持馆方倡议的“博物馆礼仪,从娃娃抓起”,还有人建议馆方建立黑名单制度,“对这些熊家长熊孩子永久禁止进馆”。
由于留言并不是实名制,所以无从得知发出这样抱怨的到底是家长还是孩子。不过,相信广东省博物馆将这条留言“晒”的初衷也更多是对事不对人,毕竟正如新闻中所提到的——“天下博物馆苦于不文明参观久矣”。查阅一下相关报道,一定程度上说如果博物馆里只是存在吵吵嚷嚷、吃东西的不文明行为,简直算是“幸运”的。上个月29日,武汉自然博物馆就曾在官微上吐槽:约400元一只的蝴蝶标本,被小朋友们破坏掉玻璃展盒、撕扯掉翅膀。更早之前还有报道提到,在国家博物馆,因为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边吃东西,一边用手触摸展柜,以致保洁员只能不停地擦拭,才能保证其他观众的观赏效果,“记不清多少次”。
博物馆是征集、保藏、陈列和研究自然历史标本和人类物质、精神文化珍品,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公益性研究和教育机构。特别是因其公益性,往往会最大限度地向公众无差别地开放。然而,这种“无差别”并不等于“无约束”或者说“无限制”,遵守“禁止乱扔垃圾”“禁止大声喧哗跑闹”“不触碰文物”“拍照或摄影时禁止使用闪光灯”等最基本的参观要求,既是保证良好的参观秩序、呵护展品的客观要求,更体现着参观者最起码的个人修养和公德意识。现实中,虽然每逢寒暑假总有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到博物馆,但首先应该谨记的是,参观的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,博物馆从来都不是消暑或者哄孩子打发时间的游乐场。
破解博物馆内乱写乱画,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参观体验,有专家提出了“宜疏不宜堵”“不止要强调人们禁止做的事,更要试着为观众指明可以做的事”等建议。比如,专门设置一些手写墙、互动体验区供参观者互动表达。站在让“文化、文物活起来”,拉近文化、文物与公众距离的角度,这的确是博物馆管理者要不断努力和完善的方向。需要区分的是,在督促、引导参观者遵守基本礼仪方面,恐怕依然离不开适度的刚性约束。之前有报道提到,北京天文馆设置的一面陨石陨落的大鼓,原本设计可以敲击10万次,但被一群“熊孩子”疯狂敲击后,“几乎每周都要换”。有鉴于此,网民建议黑名单制度倒不失为一个可供参考的选项。
重要的是,综观各种博物馆内不文明行为的个案,“熊孩子”背后的家长才是问题的深层次根源。事实上,这种以“还是个孩子”为借口的纵容并非仅限于博物馆里的不文明行为。今年6月大学毕业季那会儿,湖北工程大学几个学生花了一周时间专门制作的毕业纪念造型,只摆好不到半天就被傍晚进校的几个孩子给拆着玩了,而当事家长面对批评给出的理由竟然是“是你们没有圈起来,再说孩子还小不懂事”。
“熊孩子”犯错,成年人固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报之以宽容的态度,然而,无论是“让孩子解放天性”还是“孩子小不懂事”,当一个家长抛出这种荒唐论调和可笑理由时,只能说明,这样的“熊孩子”背后站着一个“巨婴”家长。对此,如果要对博物馆有更多建议的话,那么除了“宜疏不宜堵”之外,更应该从家长抓起
(编辑:佚名)山西华图公众号
暖心图书放送